找到相关内容987篇,用时9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坛经》禅宗思想来源初探

    认为是中国僧人所写的著作,也是中国佛学发展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。该书亦坚持真如缘起论,并把真妄二心统一了起来,提出了一心开二门的思想。《大乘起信论》:  所言法者,谓众生心,是心则摄一切世间世间。...,名为清净法身。[8]  在这里慧能讨论了清净的法性即佛性、法身与杂染的万的关系,认为万不论是无为还是有为法皆在自法性中,杂染的万法皆由自性派生所。所以《坛经》又说:“心量广大,犹如虚空,……...

    许抗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44259974.html
  • 佛教与自然生态(下)

    ,因心成体。  《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》也说:   言一法者,所谓一心也,是心即摄一切世间世间,即是一法界大总相法门。唯依妄念而有差别,若离妄念,唯一真如。  外在的世界如果离开这一颗能知觉的心...万物的生灭变化,总离不开物质与精神的“色、心”二。从小至一麻一麦、一微尘一心念,大至山河大地、须弥法界,总不色心的范围。   自然界的山河大地,乃至所有人事物境的生起、还灭,均脱离不了“诸行无常”、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64360091.html
  • 儒佛异同论

    可言其相通耳。   儒家从不离开人来说话,其立脚点是人的立脚点,说来说去总还归结到人身上,不在其 外。佛家反之,他站在远高于人的立场,总是超开人来说话,更不复归结到人身上—— 归结到成佛。前者属世间,后者则世间,其不同彰彰也。   然儒佛固又相通焉。其所以卒必相通者有二:   一、两家为说不同,然其为对人而说话则一也(佛说话的对象或不止于人,但对人仍是 其主要的)。   二、两家为说不同,然其...

    梁漱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75160142.html
  • 般若义理的探究

    道经介绍如上。  苦是逼恼相,集是出生相招感相,灭是寂灭相,道是到相。苦集二谛是世间因果,圣者应离应断。灭道二谛是世间因果,圣者应证应修。  佛为度众生故,乃有四谛流布于世间。佛号称大医王,以佛知...不见一切可得, 不见一切不可得,即见实相(见一切不可得者,仍是有所得见也。)不见一切和合,不见一切不和合,即见实相。  诸法实相,世谛即第一义谛。实相诸法,第一义谛即世谛。所以一切世世间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25160387.html
  • 缘起法泛谈(2)

    净或不净,或有相或无相,或有为或无为,或善或不善,或有烦恼或无烦恼,或世间世间。菩萨若能如是不见一切,即是见般若也。何以故?若菩萨强立知见,皆无明本也。若起无明,云何能度众生?  应知一切不...而不着。于有为无为,有漏法无漏世间世间,外道佛法,乃至一切,皆如实知而不着,是故菩萨心至极清净。心清净故,所以不住生死不住涅盘。心清净故,能入三界度一切众生。  所以取着法相者,便是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31660410.html
  • 天台止观-如来禅

    。故言所藏名  藏也。第三能生名藏者。如女胎藏,能生于子。此心亦尔。体具染净二性之用。故依染  净二种熏力。能生世间世间也。[17]天台止观,以知此染净二性之用,故大乘止观于第一大科中明止观依止...而且儒佛相融将两千年,佛教对中国文化已有相当的贡献,而终以排弃佛典诋毁佛语为桎梏者,不无后倨之失。 一、天台止观   “若夫泥洹之,入乃多途,论其急要,不止观二。” [2]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53860564.html
  • 自利利他论

    其中各有四等之浅深,故谓之四禅四定。此四禅四定为世间,佛法、外道、凡夫、圣者共通也。其他佛、菩萨、阿罗汉证得之无漏诸定为世间,非三界所属之心体所具,故欲得禅,则必离欲界之烦恼;欲得无漏之诸定,则必...始知梦中之恩怨爱恶、喜怒忧惧,纯属自做自受。佛陀以其大觉观之,人生亦复如是。故《金刚经》云:“一切世间,如梦幻泡影,如露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。”  自利利他不二  若能会得自他一体、分而不隔之理,则自利...

    净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34561056.html
  • 赵朴初人间佛教思想试论

    佛教中有适宜各种根机的佛法,在五乘(人乘、天乘、声闻乘、缘觉乘、菩萨乘)佛法中,前二乘为“世间”,“前人名之为人间佛教”,提倡修持五戒(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淫、不妄语、不饮酒)、十善(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淫、不妄语、不两舌、不恶口、不绮语、不贪、不嗔、不痴),容易为世人接受和做到。后三种“世间”虽然难学,但也不是做不到。...

    杨曾文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92961380.html
  • 华严讲要

    圆融——世间世间圆融。怎么样圆融呢?在从全体来看,无碍如果有碍了,就不能圆融,那么华严讲万事万物,事事无碍,万事万物都是互相摄入的,互相融通的,就应该无碍了。那么这样是不是万事万物就绝对地存在呢...,“一定是没得了吗?是无吧,是空无吧,”回答:“也不是的”,这个从杜顺和尚回答问题的时候,就可以看他回答问题的时候,他没个立场。你说缘起是不是有的啊?他是站在绝对,第一义谛,就是真谛的立场,缘起...

    吴立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20161544.html
  • 支娄迦谶是汉地最初传译大乘经典的著名译师

    众生。”菩萨是在以“出世精神,办人世事业”的践行中产生的,诚如本《经》说的智慧是菩萨之母、诸法是菩萨之父,三十七道品是菩萨亲属,其无量功德是菩萨眷属。相当重视智慧,重视教化。这是因为“所有一切世间智慧为首,般若为众中主,为世间宝、智慧之宝”。“施为诸施中之最,法施能摄取一切功德”。所以,《经》云:“无有能胜于菩萨者,唯除如来。何以故?从于菩萨出生如来,从于如来出生一切声闻、缘觉。”菩萨在佛教...

    肖 雨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23561577.html